騎行頭盔安全認證全解析:給你一份“人生最值錢”的護命指南!

?行業資訊 ????|???? ?2025-07-23

別以為騎行頭盔只是個“過門用具”,它是你與地面之間的最后一道防線!要知道,沒有通過安全認證的頭盔,就像“沒打傘就沖進雨里”,任憑風暴來襲——很可能是假安全、真危險。


今天,我要用一份專業卻不枯燥的“全解析”,帶你走進騎行頭盔的安全認證世界,拆解標準、剖析流程、直擊痛點,讓你從此買得明白、用得放心。

騎行頭盔安全認證全解析

一、為什么必須做安全認證?護命不是演習!

想象一下:你正騎行在城市陽光道上,風吹發梢,耳邊音樂響起,突然前車急剎——如果戴的是次品頭盔,分分鐘把“爽騎”變成“撞頭+骨折套餐”;

如果頭盔合規過關,它能在毫秒間分散沖擊力,讓你受到最小損傷。


這就是安全認證的意義所在:不僅是給產品貼標簽,更是對使用者的生命尊重。


二、核心標準有哪些?不同騎行場景對“護頭”有不同要求

騎行頭盔的安全,主要通過以下標準評估:


1. EN 1078(自行車/滑板/滾輪頭盔標準)

這是最常見、覆蓋范圍最廣的標準,應用于城市騎行、山地、滑板等場景。主要測試內容包括:沖擊吸能能力:確保頭盔在撞擊時能有效減緩沖擊力;結構穩定性:頭盔不能在沖擊中碎裂或劇烈變形;綁帶強度與固定性:確保頭盔在撞擊中不會脫落;視野與版型設計:兼顧通風與防護,不影響視線或操作。


2. EN 1080(成人騎行頭盔綁帶強度專測)

該標準專門評估側方或后方拉力,對綁帶結構安全進行特別加固測試。


3. EN 1384(馬術頭盔)與 EN 12492(登山頭盔)

雖然與騎行略有差異,但多數頭盔廠商會參考這些測試項目進行多場景設計優化。


我的觀點:頭盔雖小,標準卻不少。如果你只打算做一國認證,EN 1078必須做;如果產品走多場景、跨平臺銷售,建議參考多標準融合設計。


三、安全認證流程揭秘:每一步都不能馬虎

Step 1 – 產品分類與標準定位

確定你的頭盔用途:是用于城市騎行?還是山地越野?不同用途對應不同標準。走錯標準就相當于簽錯合同,認證無效。


Step 2 – 技術文件準備(Technical File)

技術檔案是核心資料,內容包括:


產品結構圖、材料說明


沖擊結構分析報告


測試計劃與風險評估


使用說明書與包裝樣式


標簽布局及警示語


建議:這是未來可能被監管部門、客戶抽查的文檔,一定要準備全面、字跡一致、文件版本可追溯。


Step 3 – 第三方權威實驗室檢測

選擇具備Notified Body資質的機構進行沖擊、綁帶、留白空間、視野測試。

通過測試后,實驗室將出具詳細測試報告,是接下來認證的關鍵憑據。


Step 4 – 制作符合性聲明(DoC)

企業需簽署一份**《歐盟符合性聲明》**,意味著產品已滿足所有適用標準要求,形成從設計到生產的責任閉環。


Step 5 – 粘貼認證標志與投放市場

認證通過后,產品可在外殼或吊牌粘貼CE/KC/CCC等相關標志。

注意:標志尺寸、位置、顏色、留白必須符合標準要求,出問題就可能被平臺封號或海關扣貨。


四、認證誤區大揭秘:別讓低價坑了你

誤區①:只做沖擊測試、不做綁帶強度測試?那還是不合格。


誤區②:參考他人的報告?只能走法律后門。


誤區③:圖省錢找“路邊實驗室”?沒有資質、報告無效,是在給品牌挖坑。


五、質量與成本怎么權衡?工程師給你支招

頭殼材料太厚不透氣,太薄不防沖擊——找技術試驗平衡點;


綁帶結構要輕量+高強,建議多測試不同材質;


通風孔設計既要散熱,也要保留強度——用有限的材料實現最大保護;


版型設計要兼顧盤型頭與扁頭,頭型差別大,換型號成本高。


? 建議:務必在設計階段聯系實驗室進行預評估,提前識別問題點,可節約一半認證返修成本!


六、中國動態與行業趨勢:安全標準在變,合規提醒你要走心

相關政策資訊

歐盟近期更新了EN 1078材料及吸能測試要求,新增夜騎反光標識建議。

這意味著,國產頭盔要持續關注標準升級,否則進入歐洲后“踩雷”被下架概率增高。


我的小觀點:

合規不是“做一次就完事”,而是動態迭代“合規閉環”——從設計、生產、市場監控到標準更新,拉通全流程。


總結:騎行雖自由,護頭認認真真

戴頭盔不只是“裝酷”,是給生命筑起防火墻。


安全認證不是花錢買標簽,而是讓產品“真正有料”從標準認知、流程把控到市場投放,整個路徑都需要專業支撐。你可能只是在做一頂頭盔,但我們是在護一條生命。只要你重視認證,真正投入設計改進,就能用一件頭盔,贏得用戶信任、征服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