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得打破一個全網超多人信的誤區:PSE 認證不是 “所有產品都一個流程”,更不是 “可做可不做的自愿認證”!它是日本《電氣用品安全法》(DENAN 法)規定的強制性認證,核心是 “按風險分級管控”—— 根據產品電氣安全風險,PSE認證分為A 類(特定電氣用品) 和B 類(非特定電氣用品) ,智能無線攝像頭因為帶無線通信功能、需長期通電,屬于A 類產品(高風險),必須由日本經濟產業省(METI)指定的認證機構檢測認證,貼 “菱形 PSE 標志”;要是誤按 B 類辦,不僅認證無效,還會被海關判定為 “違規產品”,去年就有客戶把攝像頭按 B 類申請,花了 1.2 萬認證費不說,貨到日本直接被扣,損失超 30 萬。

可能有人會問:“A 類和 B 類到底咋區分?” 記住一個簡單標準:A 類是 “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” 的產品(比如空調、微波爐、帶無線功能的智能設備),必須指定機構認證;B 類是 “低風險產品”(比如手機充電器、小功率臺燈),可由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備案。智能無線攝像頭之所以歸 A 類,是因為它兼具 “電氣設備 + 無線通信設備” 雙重屬性 —— 既可能因電路故障起火,又可能因無線信號干擾日本的電波秩序(日本對無線電頻段管控極嚴),去年就有款無 PSE 認證的攝像頭,因 2.4G 信號干擾了附近醫院的醫療設備,被日本厚生勞動省直接查封。

為啥日本對智能攝像頭的 PSE 認證這么 “較真”?核心有三個原因:一是 “安全兜底”,日本是地震多發國,電氣設備要是起火,在密集的住宅里后果不堪設想(2023 年日本消防廳數據:家用電氣火災中,18% 和不合格智能設備有關);二是 “電波秩序”,日本的無線電頻段資源緊張,攝像頭的無線信號要是不合規,很容易干擾基站、電視甚至航空通信;三是 “隱私保護”,日本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要求攝像頭的 “數據傳輸加密” 必須符合本土標準,這也是 PSE 認證的隱性要求(雖然不單獨列項,但檢測時會核查)。去年有個客戶的攝像頭因為 “WiFi 傳輸未加密”,就算安全項過了,還是被打回整改 —— 這就是日本市場的 “特殊門檻”,別想蒙混過關。
Engl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