劃重點:智能無線攝像頭UL認證,認準這 4 個核心標準!

?行業資訊 ????|???? ?2025-09-12

很多商家辦UL認證時,最容易犯的錯就是 “套用普通家電標準”,結果報告不被亞馬遜和 CPSC 認可。智能無線攝像頭因為兼具 “電氣設備 + 無線通信設備 + 音視頻設備 + 隱私數據傳輸” 四重屬性,認證標準比普通家電復雜得多,必須盯緊 4 個核心標準,少一個都不行!


1. 主標準:UL 62368-1—— 電氣安全的 “紅線”

智能無線攝像頭屬于 “音視頻及信息技術設備”,核心要符合UL 62368-1 標準(《音視頻、信息和通信技術設備的安全要求》),2020 年起 UL 就全面停用了老標準 UL 60950-1,現在辦認證必須按這個新標準來,別聽某些機構忽悠 “老標準更便宜”,不然做出來的報告就是 “廢紙一張”。

這個標準重點測啥?針對智能攝像頭,主要看三個點:一是 “電源安全”,比如適配器的過熱保護(UL 要求適配器溫度超過 85℃時自動斷電)、電源線的耐拉扯力(≥100N,相當于能掛 10 公斤重物,防止被拽斷漏電);二是 “外殼防火”,攝像頭外殼必須達到 UL 94 V-0 級阻燃(離開火源 10 秒內熄滅,不滴落燃燒物),去年有個客戶用了 UL 94 HB 級的塑料外殼(最低級,能緩慢燃燒),檢測直接不合格,只能重新開模換殼,多花了 3 萬;三是 “異常工況保護”,比如攝像頭被堵住散熱孔時,會不會自動停機(去年有個客戶的攝像頭沒做這個保護,檢測時溫度升到 98℃還在工作,被判定為 “重大安全隱患”)。

智能無線攝像頭UL認證

2. 電池標準:UL 2054—— 內置電池的 “安全鎖”

現在 90% 的智能攝像頭帶內置電池(比如斷電后能續航 4-8 小時),這類產品必須額外符合UL 2054 標準(《家用和商用電池的安全標準》)。別以為 “主標準過了電池就沒問題”,去年有個客戶的攝像頭主標準過了,但電池沒測 UL 2054,結果貨到美國后被 CPSC 抽查,發現電池 “過充時會鼓包爆炸”,直接召回,損失超 32 萬。

這個標準的核心是 “防電池事故”,比如測 “過充保護”(充到 150% 電量不能起火)、“短路保護”(正負極短路不能漏液)、“擠壓測試”(受 13kN 力不能爆炸)、“高低溫性能”(在 - 20℃~60℃環境下能正常工作)。建議商家找電池供應商時,直接要 “UL 2054 認證報告”,別自己再花冤枉錢補測 —— 這能省至少 1 周時間和 6000 塊成本,還能避免后期整改的麻煩。


3. 無線配套:FCC ID 認證(和 UL 的 “黃金搭檔”)

智能無線攝像頭帶 WiFi(2.4G/5G)或 4G 功能,除了 UL 認證,還得辦FCC ID 認證(美國無線通信認證),這倆是 “黃金搭檔” —— 沒有 FCC ID,就算 UL 認證過了,也沒法在美國合法銷售,因為會被判定為 “非法無線設備”。去年有個客戶只做了 UL 認證,沒辦 FCC ID,結果攝像頭在亞馬遜上架后,被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(FCC)查到,不僅產品下架,還罰了 2 萬美元。

為啥必須辦 FCC ID?因為它管 “無線信號合規”,比如測 “頻率范圍”(2.4G WiFi 只能用 2.400-2.483GHz,5G WiFi 只能用 5.150-5.350GHz 和 5.725-5.850GHz)、“發射功率”(不能超標,不然會干擾手機、電視信號)。這里要注意:FCC ID 和 UL 認證可以同步辦理,能省 2-3 周時間,別分開辦耽誤貨期。

智能無線攝像頭UL認證

4. 隱私附加:UL 2900-1—— 數據安全的 “防護盾”

美國對攝像頭隱私保護極嚴,2023 年出臺的《智能設備隱私法案》要求,智能攝像頭必須符合 “數據傳輸加密”“防黑客入侵” 等要求,而UL 2900-1 標準(《網絡安全評估標準》)就是 UL 針對智能設備隱私的認證,雖然不是強制項,但亞馬遜很多品類都 “強烈建議” 辦,沒辦的話很容易被消費者投訴 “隱私泄露”。


去年有個客戶的攝像頭因為 “WiFi 傳輸未加密”,就算 UL 62368-1 過了,還是被消費者投訴到 CPSC,最后被迫召回整改,損失超 15 萬。所以建議做中高端市場的商家,最好補做 UL 2900-1,不僅能避開隱私投訴,還能在詳情頁打 “UL 隱私安全認證” 的賣點,提升溢價空間。